首页 >> 林强

最佳中美音乐人收入差11倍三成中国音乐人收入林凡米雪儿瑞安牛飞杨普评

亚联娱乐网 2022-07-28 15:11:20

中美音乐人收入差11倍三成中国音乐人收入为0,我们该反思什么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张丰艳课题组,在9月底发布了一份《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指出了几个残酷的事实:

美国音乐创作主体的人均年收入是中国的11倍。其中,美国音乐制作人的收入是中国音乐制作人的近25倍。

美国人人均音乐消费水平16.41美元,而中国仅为0.15美元,美国的人均音乐消费是中国的109倍。

近三成中国音乐人收入为。

只有三成音乐人可以靠音乐收益来养活自己。剩下的七成音乐人,必须要靠兼职为生。

参与这份调查的406位人士里,年龄从19岁到60岁以上不等:只包含了乐手、词曲作者、唱作人、音乐编曲制作人、录音师、歌手等,没有把音乐媒体人、经纪人及音乐教育者等职业算进来。

可以说,这个报告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全年龄段中国音乐人的行业生存现状。

首先来看一下音乐人的收入情况。

报告显示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音乐人占比14.91%,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约24.23%,其中8.7%的音乐人月收入不满2000元。

▲税前月收入

这个收入,是俞晴指的每个月的个人收入。

不幸的是,从音乐收入来看,有29%的人没有任何来自音乐的收入,只有30%的音乐人可以靠音乐收益来养活自己。

▲音乐收入

有时候你会觉得音乐人其实很可怜,他们一边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理想、描绘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一边却不得不要面对“贫穷”。

所以,大家不得不从事其他具备稳定收入的职业,保证自己不用饿着肚子创作音乐——但这样,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来说,又真的能产生好的音乐作品吗?

你所喜欢的音乐人动态越来越少,很有可能他已经把时间用去干别的能赚钱的事情去了,兼职收入才是能保证持续创作音乐的支撑啊!

除了兼职之外,来自音乐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呢?

▲音乐人音乐收益来源

最正常的音乐收入,其实是通过音乐作品的销售得到的版税。然鹅,只有5.91%的人认为,自己能靠版税吃上饭。

有钱总比没钱好,那大家对自己的音乐收入满意吗?

▲收入满意度

看来我们的音乐人,从业音乐的幸福指数真的太低了,还有27.7%的人已经麻木到没感觉了……

从不同的职能来看,音乐制作人的幸福指数最低,或成最大输家……

▲不同工种对自己收入的满意度

江湖中有句话叫做:编曲人不等于制作人,但制作人一定得会编曲。

音乐制作人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艺术塑造角色,职能非常像电影导演。制作人要干的事包括控制录音工程的排程、训练和指导新的音乐人、组织调度制作预算和资源、进行市场定位和包装音乐人进行市场投放,甚至还包括词曲创作、编曲、录音、混音、母带——工作量非常之巨大且艰辛。

和大家分享一下唱片工业时代,要成为一个音乐制作人的基本要求:

? 敏锐地熟悉各种乐器表现能力及乐器演奏法

? 具有良好的乐感,能够把握音乐所刻画的音乐风格

? 对曲式、音乐段落结构的优化组合有良好的驾驭能力

? 具备乐理、基础和声知识

? 具备中外名曲的赏析能力

? 有良好的作曲、配器(编曲)能力

? 会演奏一种或多种乐器

? 对市场的需求和导向有准确的把握

? 对音乐人风格和作品的风格掌握并表现到位

……

但在国内,虽然音乐制作人收入处于音乐人群体的中上水平,但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实际收入是不成正比的。由于市场(大众)对于音乐行业的陌生和不重视,哪怕是歌手在整个音乐制作环节里只占据了 1%,制作人拿一首歌的钱还不如歌手——就算和歌手一样多,也还是少了。

音乐人对收入不满意,还是因为自己投入的精力、付出的时间,与回报不成正比。

实际上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的,对吧?

再回头看看上面那句话,虽然编曲人不等于制作人,但是在“穷”这件事上,大家还是能彼此画一个等号的。

国内的音乐人不赚钱,但国内却有数字音乐用户5.5亿人,是美帝总人口数的1.7倍。可是,美国人人均音乐消费16.41美元,而中国仅为0.15美元,美国的人均音乐消费是中在此温度下,将最有益于塑件的成型,塑件成型效力最高,内应力和翘曲变形最小国的109倍。

以前是得要买下CD才能听到歌,现在转到互联了,电脑大家随便一点一划就能听到音乐。音乐付费这件事吧,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尊重别人的版权意识,但当前国内数字音乐付费率还不到4%。

你看似整个市场好像一片繁荣,音乐人都能过得很好,音乐也能销售得很好,可那仅限于头部S级艺人。作为各种音乐平台来说,要安少宇的是流刘雅咏量,至于没有流量的音乐人,作品也很难被得到推广。

就像演出的出场费,S级歌手可以拿150万,但那些没有流量水平却很超群的专业级歌手,拿100块钱出场费的比比皆是。

报告显示,有54%的音乐人从未卖出过一首歌;除去24岁以下的音乐人,仍有47%的人,他们上传到在音乐平台上的作品,一首歌都没人买过。

大家知道汪峰这些年在互联上的音乐版税收益是多少吗?别看汪峰有非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点击量也早都过亿,可他全部作品加起来拿到手里的版税只有60万。

这是汪峰,还有很多人别说60万,可能连6块钱都没有。

到底是版权意识的问题和平台推广问题?是大众音乐审美的问题还是作品本身的问题?

显然都有问题。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的音乐产值能做到全球第10(参考IFPI-《2018全球音乐报告》),我觉得还是在吃人口的红利,整个音乐市场并没有在一个非常成熟健康的体系下实现收益。

国内的音乐市场环境好不好,别看那些门户的公关稿,大家扪心自问一下:近些年,还有什么脍炙人口的歌曲?就像90年代和千禧年初那些家家户户都会唱的老歌。

音乐作品是音乐产业的核心,没有音乐作品做个屁的音乐产业生意。音乐作品是人创作出来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词曲创作者还是会因为的生活压力,导致无法保证音乐的持续创作。

据目前的各种报告显示,我国的文化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1 万亿,占比4.14%;中国音乐产业整体营收 3253 亿元,占文化产业总产值 8%。文化产业中的电影、舞蹈、动漫、游戏、戏剧、电视节目等,没有一个能够缺少音乐对于内容的支撑,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音乐的。

但奇怪的是,国内的环境现状让我们看不到市场对于音乐价值的尊重。据业内人士透露,一部投资上亿的电影,给到音乐部分的预算一般只有 万(经过一层层链条最终达到音乐创作者手里的少之又少);有时候电影方还会觉得音乐不必要花这么多,于10.补风口:箱体左边开有两个直径50mm补风口(也可用于丈量电压等)是就用宣发资源置换免费片头曲片尾曲,或者直接用免费的罐头音乐。总之,怎么能够降低音乐成本就怎么来。

外部这样,内部依然。音乐平台、广播电视节目侵权音乐人作品并且权利人无法维权,这些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专注于音乐创作”,没想到在现在竟成了国内音乐人们一个奢侈的梦想,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感同时异常低下,实在是辛酸。

幸运的是,音乐的价值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在此前我们讨论过的日韩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大家就清楚得很。全球音乐产值榜单上,与日韩音乐存在关联的美国,常年都是稳坐第一把交椅,去年全球销售业绩最好的音乐人,70%全来自美国。

一起来对比一下两国的音乐具体人群,先来看大家比较关心的乐手收入:

中美乐手之间的收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7.西安6倍的收益差啊乡亲们!已经接近两国人均GDP差距值了。

在中国,乐手的收入低于歌手收入的一半;在美国,乐手的收入大约在歌手的23%左右。两国乐手的生存状态都很堪忧啊。

两国歌手的收入悬殊更大,美国歌手的收入是中国歌手的19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让歌手供大于求,很多歌手只能处于被选择的尴尬境地;此外对于给钱方来说,这个歌手有名,要多给钱;这个歌手没啥名气,就扯着嗓子唱了几首歌而已,200块吧很合适了,再给你包个餐。反正种种原因,造成了国内歌手的收入十分不理想的状况。

下面是两国音乐制作人收入对比,一万点暴击伤害预备:

前面已经介绍过制作人是干嘛的了。因为对专业素养的门槛要求,国内很多制作人都是科班出身,并且在成为制作人之前,耗费了大量的学习和设备成本。

两国的制作人收入是悬殊最大的,中国制作人的收入要乘以24,才和美国的一样多。

中国有非常多的音乐制作人水平都很高,只是幸福指数真的没法高起来。

还有其他的,比如录音师收入。美国录音师年收入在20万美元的样子,折合人民币140万,中国的录音师年收入只有10万。

还不得不提,早在前几年国务院就取消了录音师职业资格许可。

所以有个问题我一直不是很理解:既然取消了这个职业资格许可,那现在很多没有持证上岗的录音师,是不是都算是在违规作业和非法收入?

美帝不是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而因具有健康成熟的版权保护体系、音乐产业市场体系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来给大家做一波顺序,无论干啥事都要先学习对吧?所以音乐教育其实是整个音乐产业的源头,源动力一般的存在。所以大家也别哀伤只有老歌好听,现在的流行歌都没办法听,因为你我都知道中国当前的音乐教育现状,按时间推算,该来的总会来的,现在,就来了。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搬出美国来对比。难道说向事实的世界第一学习好的经验,有什么问题吗?但不知道为何,关于如何赚钱的经验,资本们倒是钻研得有板有眼,但似乎却没有学到如何规范市场和行业、建立健康成熟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让音乐产业变得真正有秩序。

可能大家都会说,是互联的来临击垮了唱片工业,所以音乐市场才萎靡不振。

这是多臭的一个屁啊。

在美国,传统的唱片工业被数字流媒体服务摧毁了,来自数字单曲和专辑的销售额也在持续下滑,但付费订阅服务的迅猛增长则意味着,在美国音乐产业的成熟的版权制度与付费环境下,构建了另一种持续的盈利模式止住了颓势。这个放眼全球有音乐产业存在的国家,都是如此,包括日本这种传统与流媒体依然并驾齐驱的奇葩又火热的产业环境。

在中国,本来就起步特别晚的音乐人主营盈利模式——唱片工业被摧毁后,就真的被毁了。取而代之的各种数字音乐平台,我觉得目前没有一个是真正把点放在建立完善的音乐人扶持政策和音乐人互联盈利模式。

原因太简单了。

国内在上世纪经历了某个时期之后,音乐市场直接跳过了发酵、酝酿阶段,直接井喷式的疯长,当这个行业开始看得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后,各种其他行业的投机分子就都来企图分得一杯羹。

最惨的事,这种井喷生长,让人忘记了还有音乐人才的培养、选拔、成熟,国民基础音乐教育这种源头之源头的事情。

说到底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一定无解,但很高兴的是,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音乐有了「醒悟」,认为音乐不止是弹弹唱唱而已,多数人都是被琴行和机构坑害过的,于是也开始到处想办法,只为寻求能够让自己重新系统学习音乐的地方。

这么想是对的,虽然我在前面分析了很多,但我一直觉得: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作品质量的问题。

现实是,不管是流行还是独立音乐人的作品,都处于越来越难听的地步。很多人都标榜自己的音乐如何如何特别,拜托,可以做得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听懂可以吗?

想在短期内提升大众的音乐审美是非常难的,但是将自己的音乐,试着进行新的融合尝试,让大众也能有共鸣,我觉得这才是国内的音乐人应该做的。就像你说你弹吉他的速度可以达到600bpm,什么风格都会一点,但你要考虑到大众的音乐审美,可能这事儿对油箱应便于清洗大众来说,除了“哇你好厉害喔!你会弹抖音歌曲吗”,是不会有任何共鸣的。

这事情不简单,但改变自己比起改变别人来说,要容易得多,只不过,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自己的音乐知识是否足够支撑将音乐平民化。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因为整个中国的音乐产业环境就是一团乱麻,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从源头教育入手。

所以还是多系统的学一些音乐知识武装自己吧。就算以后你不打算成为一个职业音乐人,但至少因为你会音乐而改变了自己,你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精彩和不平凡的。

*本文数据来源:《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关注公众号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白癜风成都哪家医院最好
成都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武汉哪治疗白癜风
武汉治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友情链接